十二五之N^N年之后生命之水海上来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日前组织召开《“十二五”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评审会。记者从分离膜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处获悉,评审会终原则上通过了这一规划。根据《规划》,中国海水淡化产能有望从今年的66万吨/天提升到2015年的200万吨/天以上。
“十二五”规划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风险提示:国家相关扶植政策执行力度、相关企业投入的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影响的不确定性是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海水淡化”是人类面临水危机的首选——生命之水海上来,是不争的事实。当今,“海水淡化”的技术,已经成熟;方法只有两种:1、反渗透法;2、蒸馏法。 这两种方法都没有解决生产中,大量耗电,导致生产成本高居不下,难以进入水市场。尽管“低温多效蒸馏法设备”,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它也难逃耗电高之弊!过不了市场关。当然,电厂或石化企业自用成本不计,也降底了多少成本,凭增一套“低温多效蒸馏法“设备,投资也很大! 鄙人认为,一定要上耗电底、有规模、成本底,市场潜力大的自主发明的知识产权。简言之,“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熟,用那一种方法,都能达到获得去盐的淡化水。由于生产过程中,能耗高、规模又小,吨水价高居不下。这样盲目上项目,虽然GDP升高了,但结果收到一堆废铁!必须能耗底、规模大、成本在1-2元人民币,既能解决工业用水,又能解决饮用水,还得是自主创新的发明专利。
海水淡化低温多效法适用与沿海电厂、化工厂与冶金工厂等联用,下游工厂对设备的要求苛刻。双良节能自主研发的大规模低温多效蒸馏设备已经通过专家评审,踏出国产化进程中坚实的一步。未来公司跨过准入门槛之后,有望确立其市场地位。
海水淡化蒸馏法设备中热交换部位需要使用大量耐腐蚀管材,目前以铜合金为主,未来钛管凭借其超耐腐蚀的特性,有望取代铜管的地位。海亮股份生产的耐腐蚀铜管已经大量出口应用于中东地区海水淡化工程,加工技术优势明显。钛管钛材加工生产企业久立特材与宝钛股份未来将受益于钛管取代铜管的趋势。
工业化进程加大了对水的需求,“开源节流”是工业企业应对水资源瓶颈的有效途径。中电环保是目前国内为电力、石化等行业提供水处理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未来工业企业对水处理的持续投入将为公司业绩提供保障。此外,中电环保有望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潮流在海外工业水处理市场获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