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冈村自建污水处理系统 覆盖全村成本低于集中处理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无法覆盖,村居生活污水只能直接污染河涌?近日,顺德容桂马冈村自主建立污水处理装置,将原先直接排到河涌的污水,截流到含有污水处理系统的湿地公园,进行有机处理。经过三十年快速崛起,顺德环境负荷日趋严峻,马冈村自主治污试验或许能提供解决思路。
生活污水曾直接排入河涌
12月7日中午1点,马冈村民冯永文一家吃完午饭:他老婆往洗衣机里放水准备洗衣,儿媳抱着两岁多的小孙子踱着步,冯永文则开始洗碗。年过60的冯永文,洗起碗来一丝不苟,滴几滴洗洁精在沾满油渍和剩菜的碗上,唰唰唰几下,三个菜碗顿时变得洁白无瑕。
2005年前后,因为马冈大道修建,包括冯永文在内的70户沿线居民,被集中安置在马冈村马中安置区。“如果在以前,小区用户家中的洗碗水和洗衣水,将统统排进二、三十米外的内河涌。”马中安置区下有统一管道,冯永文介绍,“四五年来,并不宽阔的河涌已逐渐发黑变臭,河边的杂草上,不时沾附着一些浓稠的黑色液体,闻之让人作呕。”
“我们家一天洗澡、洗碗、洗衣,还有厕所排出的水,大概也就两三百斤吧。”冯永文的儿媳说,她们一家一直没意识到,内河涌的污染,与沿岸居民排放的大量生活污水有关。在他们看来,生活污水并不像工业废水,含有“有毒”物质从而能使河水变黑。
业内人士称,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一样,对水环境的破坏同样不容小觑。厕所出水、洗澡水、洗菜水等,都含有悬浮物、氮、磷、氨氮、表面活性剂等特征污染物。若直接排入河涌,会降低河水溶解氧含量,导致依靠氧气降解污染物的菌类死亡。如果河涌内的有机物得不到分解,就会产生恶臭,并使水体发黑。
而处于四面环水的小岛马冈,面积虽然只有约12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超过万人,岛上工业企业约百家。截至目前,尚未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覆盖。容桂马冈村党支部书记冯家擎说,治污落后已对马冈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自主治污建小型污水处理站
今年八九月间,冯永文看到自家西北10余米外开始施工,“这里原来是一个规划中的公园,不过很简陋,只种了一些绿化树。”冯永文回忆,施工人员用挖掘机向地下挖坑,一个至少5米深的大坑挖出,附近几米处还陆续挖出好几个。“我们当时好奇,挖这么深干吗?”
对此,马冈村委特意在村报《马冈报》以及悬挂横幅解释:这是在建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经过净化再排入河涌。10月25日,马冈村自主建立的“污水净化系统”落成。系统设施包括格栅井、调节池、水解酸化池、沉淀池等,都埋于地下;地上是另一番景象,绿树婆娑,芳草茵茵;系统另一个组成部分人工湿地,也呈圆形出现在公园里,里面栽满鸢尾、风车草、香蒲等耐水性植物。
工程承建方———亮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何鹰鸣介绍,这套系统采取“水解酸化+人工湿地”技术。系统将小区污水截过来后,流入格栅井和调节池:前者筛除废水中较大漂浮物和垃圾,后者则进行水质、水量调节。随后,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人工投放的生物菌将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降低,再经过沉淀池后流到湿地,有机污染物被进一步吸收,变为“干净的水”。经过一个月的实验,冯永文也能感受到变化,这些水“可以洗手”,比以前肯定干净多了。
之所以选择在马中安置区建“小型污水处理站”,马冈村党支部书记冯家擎解释,该小区“条件不错”,原先小区建设时已考虑到地下管网铺设,和治污工程对接非常便利。整个污水净化系统,包括公园里新增绿化等,造价74万元。“其中,村委会出了44万元,容桂街道30万元财政资助。”冯家擎希望这套设备既能达到效果,又能控制成本。
覆盖全村成本低于集中处理
冯家擎算了一笔账:整个马冈2000户人,大概需要建立20个这样的系统,需要1500万元。日常处理则包括,一个电泵每月约400元,一个绿化养护工人每月工资一千多元,折算处理后一吨污水大约2毛。
“这相对于污水集中处理每吨7毛的成本并不算高。”冯家擎认为,市政污水处理工程造价高昂,这决定了在未来不可能全面覆盖,马冈自主治污系统目前效果不错,成本也不高。“政府应该积极支持,调动其他村居积极性,推广这种污水处理模式。”
顺德区环运局市政公用科欧阳礼发介绍,目前顺德十个镇街都建有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但除容桂和大良外,绝大多数只能处理中心区域的生活污水,大部分区域和人口的污水集中处理都不能有效覆盖,在这种情况下,有推广必要,“这个工程,我们也一直在关注。”
但欧阳礼发也表示,该系统需因地制宜,“顺德许多农村,房屋比较分散,而且集中在河涌边,管网也复杂,一般直接排到河里,因此收集废水非常困难。”他透露,未来顺德污水处理仍需采取多种方式并存,既要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系统,也要有这样的自建系统。此外,建立氧化塘和在荒地上建湿地等方式,都是可以考虑的模式之一。(南方都市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